隨著化工產品需求的日益增長,我國化工產業發展不斷推進,形成了化工園區建設熱潮?;@區是化工企業的集聚地,園區內化工危險品種類多,密度大,容易引發重大危機事件,從而造成巨大的財產損失、人員傷亡及環境污染等問題。
近年來,我國化工園區的重大危機現狀有哪些特點呢?我們從3大方面為大家解讀:
1. 從時間上看
根據從國家應急管理部網站、中國化工網和《中國統計年鑒》中收集到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結果表明,自新世紀以來,我國化工園區重大危機事故發展趨勢并未得到明顯緩和,其平均值已高達12.7件/年(見圖1);雖然傷亡人數總體出現了微降的趨勢,但伴隨的波動性較大(方差值為9.17),呈現出高度不確定性。
作為城市建設的重要部分,我國化工園區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進入了盲區,即只注重安全生產流程中的技術優化層面問題,而忽視從制度把控層面對化工危機事故本身的易發性和可控性進行管理。
2.從區域布局看
從我國化工園區的區域分布情況看,省級以上的大型化工園區以山東、河北和廣東等沿海省份居多,合計占比為全國總數的20%。
從七大地理區域布局看(見圖2),華東地區獨占鰲頭,化工園區總數高達472家,其中國家級為104家,省級及以下級別為368家;華北、華中及西北地區次之,總數分別為165家、147家和121家;西南、華南及東北地區數量較少,分別為103家、94家和83家。
如此布局主要源于兩大原因:
一是華東地區沿海城市多,為化工園區的建設與經營提供了地緣基礎;
二是華東地區經濟發展推動了人們對化工產品需求的增長。
由于各地的經濟基礎、應急處置水平及地緣基礎情況不同,園區的外部潛在風險不同,使得近18年來我國化工園區危機事故所造成的人員傷亡區域分布也不同。
從整體空間布局看,我國化工園區及其危機事故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區與沿海地區,且東-西、南-北呈現出嚴重不均衡態勢。深入分析可以發現,化工園區與危機事故的區域分布情況不一致,即園區數量過多并非是導致危機頻頻發生的唯一決定性因素。
導致我國化工園區危機事故居高不下的誘因除了內部風險驅動,即園區數量的顯著增長之外,還有外部風險驅動,即應急管理投入不到位、危機應對意識普遍薄弱等。
3.從等級狀況看
我國化工園區劃分為國家級、省級和省級以下三個等級,不同等級園區所擁有的應急資源不盡相同,因此傷亡情況也出現較大差異。
其中省級園區危機形勢最為嚴重,傷亡總數高達971人,事故總量高達114件,平均傷亡損失高達8.52人/單位事故;
國家級化工園區次之,傷亡總數為562人,事故總量為77件,平均傷亡為7.30人/單位事故;
省級以下化工園區情況較為樂觀,傷亡人數僅為60人,發生事故12件,平均傷亡為5人/單位事故。
對危機事故情況最為嚴重的省級園區進行制度分析,結果發現2017年出臺的地方性安全預案平均數量是14(見表),而對這些安全預案的演練次數僅為6次;此外,跨區域合作的方案實施力度嚴重不足,僅為4次。
相比于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我國化工園區危機預防預警方案嚴重匱乏。
信息來源:興園化工園區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