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園區是現代工業順應資源集約化、經營國際化和效益最大化發展趨勢的產物。
一方面,其有利于調整我國化工產業結構、提高產業集中度和增強產業競爭力,對資源優化、三廢治理以及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作用。另一方面,化工園區內高度聚集著危險源。這些危險源種類繁多、規模巨大且儲備密集,容易引發危機事故。
因此,對化工園區的安全管理顯得尤為重要。那么,我們應該從那幾個方面入手呢?
1.合理調整園區空間布局,形成均衡發展態勢
化工園區空間布局規劃不僅是傳統意義上的土地利用規劃問題,更是一項復雜的系統性工程,這要求政府部門應當構建全面、系統、符合整體布局的實踐方案,統籌指導園區協調發展。
針對化工園區危機事故頻頻發生的沿海地區而言,應當開展定量風險評價,權衡園區發展與園區應急保障之間的關系,并找到平衡點,針對性、創新性和實效性地設計沿海區域化工園區布局,實現安全、均衡發展。
此外,在國家級布局規劃基礎之上,各區域化工園區的選址也應當考慮到應急救援交通是否便利、與居民區安全距離是否充足、廢料污水何去何從等問題。
最后,應當增設相配套的應急平臺與應急機構,實現宏觀監測決策與調度指揮的可行性,從而將危險事故消除在萌芽之時。
2.建立區域應急救援聯動機制,保證資源共享
區域間協作有利于應急救援工作的展開,政府應構建跨區域的應急聯動機制,提高區域間的應急救援能力,這對重大危機事故的應對具有重要意義。
一是堅持利益引導原則,進行區域風險普查與監控,有效激勵各區域參與主體方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區域協作意識及協作發展能力。
二是區域聯動機制有效實行的關鍵在于區域縱向主體(省、市、縣)和橫向主體(省市之間)的融合,并以此為原則構建多方共贏與分級響應的協作網絡,如在地緣基礎上構建跨邊界互相信任和互相尊重的區域應急協作關系,并形成參與主體之間分享物質、信息、知識與應急隊伍等資源的應急救援聯動機制,做到真正意義上的“一方有難,八方相助”。
三是跨區域應急協作的空間邊界劃分應根據地理位置、地方應急能力和園區危機現狀結合分析的方法進行確定,而不僅僅依據行政區域的劃分標準。
在強調大區域應急資源共享的同時,應當考慮其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因此,在保證宏觀層面統一區域協作管理體系外,還應根據具體情況給予各協作區域一定自主權,做到“集權”與“授權”的結合。
3.科學指導園區建設與經營,預防安全事故發生
一是合理規劃化工園區規模大小和入駐企業數量。在化工企業陸續進入園區進行生產經營活動過程中,一方面,為充分利用園區資源,提高園區效益產出,園區管理者力圖吸引更多的企業入駐;
另一方面,大量化工企業的存在,必然提高安全事故發生率。園區管理者應平衡二者之間的關系,科學制定園區的企業密度,并形成成文規定,以此對已建和籌建中的化工園區進行適當調整。
二是提高入園門檻,建立重大危險源普查、申報和登記制度。
三是在重大災難事故情境下,為滿足園區應急需求,除了提供必要的資金及物資支持外,還可以從應急救援隊伍建設著手推進救援工作。
提高工作人員應急救援的專業水平,進一步擴大救援隊伍規模,對救援人員的質量和數量嚴格把關,增強包括公安消防隊、特種工程搶險隊和醫療救援隊在內的應急隊伍處置能力,為園區救援提供人力支持。
4.全面完善應急預案體系,推動救援長效機制
一是加強應急監督管理力度,完善化工園區安全預案薄弱環節,推動應急預案公開化和透明化,及時制定、更新和修訂安全預案,并針對各類事故風險,定時進行相關預習演練,從而提高應急救援現場管理能力,減少安全事故帶來的損失。
二是注重實效,增加化工園區國家層面的危機管理戰略框架,采用國家統一監管標準和地方特色監管標準相結合的方法對應急工作進行高效指揮。
三是加強輿論引導與應急宣教工作,通過制作并發放內容簡潔、通俗易懂、好記好用且實操性強的文本手冊,對化工園區內的企業及園區周邊的居民進行應急培訓工作,綜合使用電視廣播等傳統信息渠道,突出建設互聯網等新媒體宣傳平臺,對相關人員進行咨詢和疏導,從而提高各方應急管理意識,增強各方自救他救能力,進一步降低危機事故帶來的嚴重后果。
信息來源:興園化工園區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