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化工園區快速發展,規模越來越大,在為地方經濟帶來巨大貢獻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安全問題,園區內危險化學品事故也不斷發生,興園研究認為國內化工園區安全發展仍然存在諸多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部分化工園區整體安全水平較低
目前,國內化工園區歸口管理部門體制不一,且有較大差距,其中上海化工區管理委員會是上海市人民政府派出機構,惠州大亞灣石油化學工業區隸屬惠州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南京化工園區已于2017年6月整建制并入江北新區直管區,武漢化工區管委會也于2017年9月由武漢市人民政府派出機構調整為在青山區掛牌等。
總體上園區體制建制不一,安全建設水平參差不齊。
一方面,部分園區發展程度較低,尤其部分中西部城市為謀求自身經濟發展,鑒于招商壓力先發展后安全的思路依然存在,招商引資安全準入把關不嚴,致使入園企業本質安全化程度不高,產業鏈關聯度較低,企業布局不甚合理,加大了后期安全監管難度;
另一方面,部分化工園區決策層及體制機制轉換過快,前期制定的安全規劃及發展戰略無法得到有效落實,嚴重制約了化工園區整體安全發展,公共區域安全尤甚。
2園區安全容量難以有效計算
化工園區作為特殊的化工企業積聚區域,企業間相互影響,安全風險疊加效應顯著。為保障化工園區可持續發展,更好的控制化工園區危險物質總量,近年來,安全容量逐步進入政府、科研院所監管及研究視野,核定園區安全容量便于園區管理人員精準把握園區產業類型、規模和整體布局規劃。
目前國內外學者針對安全容量的研究主要是基于風險評估,安監部門也在參照企業安全評價逐步推動園區整體安全風險評價,全面掌握園區整體風險水平,提高安全風險預判和防范能力。
但目前都尚處于探索階段,園區安全容量的計算方法和范圍未形成統一意見,不能簡單照搬化工企業安全風險核定,加之安全風險評估本身存在的動態性、即時性,園區安全容量尚未形成指導性技術指標,難以給園區管理者提供實際的決策幫助。
3公共設施領域安全基礎薄弱
國際上工業區基礎設施建設一般有兩種模式:
一是先招商建廠,根據生產的需要和擴展情況逐步解決交通、供電、供 水、排污等問題;
二是從整個工業區全面發展出發,按照總體建設規劃的要求,先投入主要力量建成完整的基礎設施,為工業區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目前,國內化工園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大都采用第一種模式,雖然有效緩解了前期建設資金不足的難題,但同時帶來了新的安全問題。
一方面邊招商邊建設邊生產勢必會造成交叉施工作業,各主體間相互影響,責任邊界擴大,各利益主體相互間難以協調,加大了安全管理難度,如武漢某化工園區內環氧乙烷產業鏈上的供應方、使用方均已投產多年,運輸管道至今仍未建設完成,槽車運輸安全風險較大,同時加大了危化品道路交通運輸安全管理難度;
另一方面,部分化工園區建設產業關聯度不高,公共建設資金有限,難以滿足多主體需要,致使公共安全領域基礎設施建設普遍滯后;
第三,化工園區供水、供電、照明、蒸汽等公共基礎建設目前主要執行市政標準,顯然不能滿足化工園區的需要,一定程度上增加了 安全風險。
4應急管理能力普遍不高
根據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指揮中心統計數據可知,目前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主要依靠武警消防力量和中石化、中石油等央企的應急救援力量,一方面,江蘇、上海等部分重點化工區域尚無應急救援隊布局;
另一方面,化工園區建設應急救援力量較為分散,資源難以得到有效整合,未能形成集中戰斗力。總體來說,應急救援力量遠不能滿足要求。
同時,針對化工園區裝置集約化、一體化、大型化、風險積聚化給安全生產應急救援工作帶來的新問題,園區管理者如何開展工作提高應急管理能力,應急救援工作的可靠性,國內學術界尚在探索階段。
信息來源:興園化工園區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