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2020中國(曹娥江)新材料產業創新發展論壇在紹興上虞召開。與會專家表示,“十三五”我國化工新材料產業雖取得長足發展,但仍面臨制約性問題。“十四五”期間行業要在補足關鍵產品短板、提升現有材料性能、推動市場應用研究、加強研發前沿材料四方面發力,建立與我國石化大國地位相適應的化工新材料產業體系。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會長李壽生指出,“十三五”期間,我國化工新材料產業規模快速增長,技術進步顯著,發展后勁充足。“但化工新材料仍是我國化學工業發展的最大短板,有些甚至已成為制約我國戰略性新興材料產業的瓶頸。”李壽生說。
石化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趙俊貴也提到,我國化工新材料行業仍面臨瓶頸制約。在總量與結構方面,化工新材料只占我國化工總產值的8.7%,且特種纖維、電子化學品的世界占比不足10%,仍有130多種化工新材料品種不能自主生產。在技術水平方面,我國化工新材料行業原創技術少,共性技術缺乏支撐,核心技術受制于人。
面對即將到來的“十四五”,李壽生希望化工新材料產業要做好四方面重點工作:一是補足關鍵產品短板,增強自主保障能力。突破一批關鍵化工新材料以及配套原料的供應瓶頸,提升化工新材料整體產業化發展水平。二是優化提升現有材料性能,滿足國民經濟需求。重點選擇一批需求量大、應用面廣、有較好技術基礎的化工新材料產品,通過技術改造和升級,實現高端化、差異化、系列化發展。三是推動新材料市場應用,促進上下游協同發展。要引導產業鏈上下游協同,持續加強化工新材料應用研究,滿足不同領域對材料的復雜要求。四是加強前沿材料研究,搶占技術制高點。要發揮高校和科研院所力量,開展前沿材料的研究布局,為產業長期可持續發展及國際競爭力的提升提供技術儲備。
趙俊貴表示,面對瓶頸制約,行業要充分認識化工新材料的特點,抓住加快化工新材料發展的戰略機遇,制定正確的戰略。“‘十四五’期間,我國化工新材料行業要保證總量平穩增長,產業結構調整取得重大進展,企業組織結構更趨合理,創新能力顯著增強,高端化和差異化發展取得切實成效。”趙俊貴說。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新材料戰略咨詢委員會主任干勇建議行業要在 “十四五”期間創建新材料自主創新體系,加強新材料數字研發平臺、生產應用平臺、資源共享平臺建設,構建促進新材料發展的政策體系和創新科技鏈網,實現科技與資本的有機結合,培育與新材料產業發展相適應的人才隊伍,密切關注信息安全領域新材料發展情況。
“新材料已成為決定國家競爭力的關鍵領域和核心技術。我們要根據材料的自身發展規律,探索出針對不同類型材料、與國情相適應并能充分發揮制度優勢的新材料發展模式和創新體系,推動中國材料由大變強。”干勇說。
會上,石化聯合會還發布了《中國化工新材料產業發展報告(2020)》。
來源:中化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