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組織開展了對2015年至2019年發生的12起特別重大、120起重大生產安全事故整改措施落實情況“回頭看”,并于2021年1月29日(星期五)上午10時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了相關情況。
在被記者問及“危化領域近年來發生了多起重特大事故,應急管理部對此采取了哪些針對性措施?此次評估顯示還存在哪些問題?”時,應急管理部總工程師、調查統計司司長李萬春回答:
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一直是安全生產工作的重中之重,危化品領域從2015年以來一共發生了10起重特大事故,特別是2017年到2019年發生了7起重特大事故,每年都在2起、3起左右。我國是一個化工大國,產值占到了全球的40%,但是我國中小企業的數量特別多,占整個企業量的80%,這些企業本質安全水平不高,特別是這十多年的高速增長帶來的風險、隱患疊加在一起,風險隱患集中暴露顯現,形成了系統性風險,引起了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
這次我們對涉及危化品領域10起重特大事故評估,發現了一些問題,歸納起來:
一是現在的化工企業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精細化工等領域的中小企業占比還很高,這些企業的自動化水平比較低,安全保障能力也十分脆弱。
二是危險化學品領域安全生產全鏈條的監管還有待加強,特別是在運輸、儲存、廢棄處置環節,安全監管的差距還比較大,事故的風險也比較大。
三是企業的主體責任不落實,危險化學品是高危行業,從業人員專業素質不高、安全管理薄弱、本質安全水平不高,個別企業甚至無視法規、草菅人命。
針對危化品領域安全監管,我們主要采取了四個方面的措施:
一是強化頂層設計。去年首次以中辦和國辦的名義印發了《全面加強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工作的意見》,去年還部署開展了危險化學品安全專項整治的三年行動。去年還安排了對江蘇為期一年、特別是化工行業的專項整治,幫助江蘇、指導江蘇一起探索有效措施,更好指導全國。同時,我們在加強危險化學品監管機構和力量建設方面,做了不少工作。應急管理部組建了危化一司、二司,增加了力量,目前改革已經到位。
二是聚焦重大風險的管控。我們緊緊盯住重大危險源,現在目前四級重大危險源監測預警系統已經建立,消防和地方的協作聯合監管機制已經建立,同時完成了兩輪專門對重大危險源企業的檢查指導,制定了重大危險源安全的包保責任制,最近就要下發。同時,我們針對危險化學品的特殊品種制定了《特別管控危化品目錄》,貝魯特爆炸以后,我們連續開展了三輪硝酸銨等爆炸品的專項整治,對全國214家硝化企業全覆蓋指導服務。
三是提高本質安全水平。去年我們全面開展了化工園區、危險化學品企業和小化工的“三項整治”,目前19個省級政府認定了化工園區352個,我們還研究制定了分類整治目錄和淘汰落后技術設備目錄,組織開展打擊非法違法的小化工。同時,我們對53個危險化學品重點縣開展了四輪指導服務,輻射帶動了全國261個省級重點縣。
四是提升基礎保障能力。我們在制度建設方面也做了一些工作,主要是出臺了《化工園區安全風險排查治理導則》《危險化學品企業安全風險隱患排查治理導則》,同時還制修訂了《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辨識》《危險化學品生產裝置和儲存設施外部安全防護距離確定方法》等國家標準。
總的來看,這些措施取得了一些階段性的成效,去年全國化工事故同比減少了26起、98人,分別下降了15.3%和35%,沒有發生重特大事故,扭轉了2017年以來連續三年每年都在2起以上重特大事故這樣的被動局面。雖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應該看到危險化學品特別是化工領域風險和隱患問題依然存在,比如說事故的總量,去年還是同比上升的,特別是我們把前年的重特大事故扣除以后總量是上升的,而去年的較大事故也是上升的,所以說整改提升的工作任重道遠,下一步我們要繼續加強有關工作。
來源:國新辦